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陕西长安文苑文化有限公司-孙晋强,非遗摄影

快捷导航
查看: 4856|回复: 0

《中国关中社火》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17-11-14 12:01
  • 签到天数: 2 天

    [LV.1]初来乍到

    124

    主题

    60

    帖子

    710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Rank: 9Rank: 9Rank: 9

    积分
    710
    发表于 2017-11-14 20:47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1.jpg

    2.jpg

    3.jpg

    4.jpg

    5.jpg

    6.jpg

    7.jpg

    8.jpg

    9.jpg

    10.jpg

    11.jpg

    12.jpg

    13.jpg

    14.jpg

    15.jpg

    16.jpg

    17.jpg

    18.jpg

    关中情——社火红
         社字拆开,“礻”表示祭祀,“土”表示土地神,古人造字的意思是社字是祭祀土地之神,在中国文化里,土和火是息息相关的,所以社火祭祀土火之神的说法并非无不道理。根据民俗文化考证,社火源于古人祭祀的活动,在古代神话里的天神、地神、水神、火神,是构成神灵文化的基本要素,后来天神和水神演变成玉皇大帝与龙王这种“高大上”大神,而地神和火神则成为了后土和火德星君。但是后来土神和火神在民间却不断的降低“职称”,有些尴尬的称为土地、灶君,成了小神。
         不过老百姓还是喜欢接地气的东西,他们不会把土地神叫成“后土”,也不会称火神为火德星君或者祝融夫人。就简简单单的叫土地爷、灶王爷,淳朴的乡党对神灵没有那么多繁文礼节,就是简称“爷、奶”,言简意赅的叫法里却不失尊敬,在关中地区的乡间庙宇大多数神仙都是以“爷”而称谓,秦岭主峰太白山上的几个天然湖被称为大爷海、二爷海、三爷海,也是源自关中民间叫法。
        百姓们对神灵们为了更加接地气,还给土地和灶君又安排了配偶,土地奶奶和灶王奶奶。某些地方土地奶奶还管生育送子的任务,这个大约是和远古时期对大地膜拜产生的生殖宗教吧。
    北社火,南社戏。这两种庆祝方式都是对土地神的祭祀。社戏是以扮相唱腔在台上表演的。舞台之上,生旦净末丑,演绎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人间百态。社火则是以行为方式为重的表达方式。重彩脸谱下的造型夸张。古今人物,神兵天将,历史传奇,走街串巷,为乡里乡亲祈福纳祥。社火正统当属陕甘晋三省,这三省是夏商周的发祥地,从上古时期的原始祭祀仪式演化成戏剧、社火。陕甘晋三省里的社火又陕西最正,陕西社火的主要文化集中在宝鸡陇县等地。
    社火的时间很固定,每年的正月初八左右开始,正月十六结束。“爆竹声声一岁除,除夕佳节迎福到。”从除夕守岁到初七,亲戚走的差不多了,年也过了一半,该忙的忙完了,就该“耍社火”了,这时候锣鼓喧天,社火班子们陆续的上妆粉末登场,热闹“耍”起来了。
    在社火走在村子里,最受妇女们欢迎的就是扮关公的了,他让孩子从胯下钻过去,抱着的孩子让他在额头上按一个红点,据说这样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,不让“小鬼”缠着娃,社火从村头走到村尾,孩子们的额头上有了红点,扮演关公的社火演员满脸都是笑容,这可是社火演员心目中的骄傲和荣耀。
    耍社火是村子里新年的第一等大事,一般是村里德高望重有经验的中老年人负责筹划安排。在屋里搬出来古老的戏箱,拿出蟒袍相貂,凤冠霞披,金冠金甲,捧着古老的脸谱册子,在社火队员们的脸上画着各色人物的脸子。
    在凌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,社火队员就要“装好社火身子”,在灯光下画好脸谱,冬季乡村的黎明是寒冷的,画脸的老画师铺开脸谱,调好油彩,湿润了笔头,开始一丝不苟的画了起来。净脸和旦角比较好画,穆桂英、杨宗保、赵子龙上了底色描眉点绛唇打个腮红就可以,但是像张飞、霸王、赵公明这种花脸色彩斑斓,套色单色画下来颇费周折。画师们画完了一个花脸就要抽支烟,喝些浓茶休息一下,接着再画下一个脸谱,十几个角色画完天际也出现了一抹曙光。
    穿行头也是个很繁琐的事情,一个社火演员需要两三个人给他披挂穿戴,文臣、公子、佳人比较简单,道具也不复杂,武将就比较“目乱”(陕西方言,麻烦繁琐的意思),甲衣彩裤,旗靠、头盔、胡须、各种兵器等,一般演武将的社火演员都不敢喝水,以免上厕所脱披挂麻烦。吃饭也不敢吃带汤水的,多是干饼硬馍。
         天亮了,社火队员们也收拾停当,一个个不在嬉笑戏闹,他们这个代表的是扮演的角色,是村里的脸面。领头的锣鼓开道,社火队员们走出门来。
    社火开始前,组织者带着社火队员在庙内菩萨上香念经,经过一番祭拜后,才能鱼贯而出,敲锣打鼓,耍起来。这时,村里开始沸腾了。孩子们永远是跑在社火队的前后,成年人和老人则会在街道上观赏社火。
    每一个社火的扮相都代表着一个角色,不管是英雄还是神仙,不论是忠臣孝子还是丑角恶霸,扮演者都会严肃认真,进入角色,那一刻起,他不是他大舅他二舅,他就是关二爷,他就是包青天。造型与气势,一个都不能少,走在街上举手投足都被乡亲们盯着呢,不合乎社火表演的行为可是会被人指脊梁骨,甚至下一年的社火表演的资格都没有了。
         社火队讲究队形和顺序,类似打仗的时候布阵,打头的关羽、黑虎,紧随其后的是天官、灵官,文武财神开道一般是武财神关羽在前,文财神随行。其它角色比较随意,按照生旦净末丑的排列随行。
    比起徒步的社火,马社火更加有气势,威武霸气,社火队员们提枪跨马,表演关羽千里走单骑,穆桂英挂帅,秦琼尉迟恭保李世民的戏曲故事。不过,在乡村是很少有马的,因为养马成本高,而且马干活不如骡子耐力好,又不如驴子吃的少。故而很多社火队的马社火是骡子和驴子替代。就如放下农活的乡人粉墨登场成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。驴骡们也可以变成良马神驹。本质不是重要,精神境界达到了才是关键。
    社火在乡里挨门挨户的进去给主人赐福送祥。这样的机会一年就这么一回。村里人把迎社火看的极为庄重,社火登门要放鞭炮,准备好的红布给挂红。给社火队员送上糕点茶食。不过社火队员一般就是沾沾唇。象征性的吃个糖果或者一块点心。因为走的村子多,而且吃喝多了上厕所是个大问题。社火挨门挨户去送福,是不能漏过一家的,社火不登门对于乡人来说是极大的侮辱,所以社火队的领队自然是心里有数,社火队员们也早熟知其中流程。
    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,孩子们追逐着社火的脚步,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一样。跟随着社火的除了孩子们,就是走街串巷的杂货贩了。过去的货郎如今只是把担子改成了三轮车,上面依然是生活用品杂货零食等。和过去的货郎一样,少不了得有一棒糖葫芦。红艳艳的糖葫芦就像新年的气氛一样,红红火火。
    忙碌完一天的社火,队员们卸掉戏服,摘掉髯口,吃一碗热乎乎的臊子面,来缓解疲乏的身体。明天,天不亮又要去另一个村庄。
    清晨的朝阳洒在社火队的身上,色彩斑斓的戏服这挡不住刺骨的寒风,画着脸谱的面颊虽然麻木,但却不能阻止欢快的鼓乐和热闹的心。
    正月十五过完了,回家的游子又要去远方的城市工作,留在家里的人也要开始准备春耕。社火也该收尾了,洗掉了画在脸上的妆容,社火队员们褪掉了也回归了自己的原有身份。他舅还是他舅,他叔还是他叔。脱下的戏服和道具又放进了古老的戏箱里,等到下一年的时候,它们又会被披挂在关二爷的身上,拿在赵子龙的手上,重复着传承千年的文化与祈福。
    关中的社火,那一种带着乡情的热闹,是一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缩影,是民间艺术的精华,大红大彩却不媚俗,看似粗犷却又不失大雅,这是淳朴的人民最朴实的崇敬和愿景。一个简单又泼辣的口语“耍社火”!就像关中人的红扑扑油泼辣子夹馍一样——燎!
    很多年后,扮社火的人可能已经老迈的走不动路了,画社火脸谱的老人也已经不在人世了,但是,文化总会有人传承,年轻的人会成熟,他们灵魂深处的关中情,社火的烙印会唤醒。照片定格的社火会永远的留下来。



    《中国关中社火》以陕西关中民间社火艺术为原型,将游演、扮相和脸谱三种艺术形式集合成册,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,系统化地对关中社火进行艺术化的梳理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。
    本书历时六年拍摄编写而成,荣获了2015年“中国最美的书”序言部分由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撰写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客服热线
    4000-700-102 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    公司地址:陕西西安

    孙晋强是军人出身的企业家,多年来酷爱摄影。转业后,选择西岳华山作为创作基地,先后40余次攀登华山进行专题摄影创作,精心拍摄了上千幅表现华山四季风韵的佳作,其中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。

    技术支持: 腾帆科技备案号: 陕ICP备17019085号 © 2013-2017 非遗摄影

    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非遗摄影

    GMT+8, 2024-4-19 03:01 , Processed in 0.11139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